屈臣氏计划分拆上市

全球28个国家中经营了16491家店铺
最新消息来自屈臣氏股东淡马锡,它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公司,目前持有屈臣氏约25%股权。
据披露,淡马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透露,屈臣氏的上市计划仍然存在,且目标不变。
企业生命周期论的观点认为,一间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存在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经历四个阶段后,企业通常会面临消亡、稳定以及转向三种结局。
资料显示,屈臣氏集团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成立于1841年,其前身为“香港大药房”,是当时香港首家专门售卖西药的药房。
在屈臣氏悠长的经营历史中,该公司曾推动过至少三次最重要的决策,并以此度过多个经济周期,重新焕发新机。
1981年,屈臣氏集团成为和记企业(长和前身)的全资附属公司。新股东开始着力推动当时仍囿于香港本地市场,门店数量仅75间的屈臣氏走向全球化,并正式自1987年起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扩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等整个亚洲。
包括于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出中国内地第一个项目。两年后,屈臣氏在整合了香港电灯公司创立的电子产品及家庭电器零售商丰泽电器
2000年,屈臣氏开始拓展欧洲市场,同年收购英国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avers。
随后,为加快国际化扩张速度,屈臣氏连续并购了荷兰Kruidvat集团、拉脱维亚DROGAS公司、英国Merchant Retail香水连锁店、保健美容零售商 Superdrug,以及马来西亚Apex Pharmacy Sdn Bhd药店以及法国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等品牌。
至今,欧洲仍然是屈臣氏最稳定的市场。
第三,屈臣氏在2012推出新品牌形象,同一时期宣布开展数码化转型,推出在线及线下“O+O零售模式”。
目前,屈臣氏集团拥有13万名雇员,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其部分业务已显露疲态。
屈臣氏一心求变,希望再次找到自己的二次生命。
长和曾在2013年末提出希望将屈臣氏集团分拆。
据当时报道,分拆计划可能包括在香港和英国两地进行双重上市,或者亚洲业务在香港上市,欧洲业务则独立在伦敦上市。而公开招股时间,最快可能在2014年上半年。
报道还显示,摩根大通的研报分析,屈臣氏集团估值大约逾1700亿港元。
这是长和系当时最大型的资本动作,但到2014年3月,长和突然闪电引入淡马锡,后者斥资港币440亿元,购入屈臣氏24.95%股权。后续因受到疫情及市场疲弱的影响,屈臣氏上市计划一再后延至今。
现在,屈臣氏希望为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自今年年初以来,屈臣氏管理层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包括吴逸群在2月接任百佳超级市场(香港及澳门)董事总经理。
3月中旬,陈志豪和聂薇被任命为屈臣氏中国联席董事总经理,他们被认为是屈臣氏“O+O商业模式”转型的关键人物;3月20日,区文慧出任会员奖赏计划“易赏钱”董事总经理。
到4月9日,倪文玲成为屈臣氏集团行政总裁。资料显示,倪文玲2001年进入屈臣氏集团,2013年升任集团首席运营总监,2019年开始兼任屈臣氏亚洲及欧洲的行政总裁。她也被认为为屈臣氏推动“O+O商业模式”和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店拓展和升级方面,据悉2023年屈臣氏已在亚洲、欧洲及中东等15个市场投资开设并升级了2200家O+O店铺。
例如屈臣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第11代店铺。据了解,新店型从“情绪价值”入手,开设了“男士专区”和10分钟BA“轻服务”等内容。同时,新门店也会针对学生、母婴、游客、白领等人群进行门店细分,进行场景设计和选品。
最新计划是,屈臣氏将在2024年底前,进一步开设及升级超3800家店铺。
新任行政总裁倪文玲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2.5亿美元在15个市场开设及升级店铺,即于2023年及2024年开设1200家新店铺,同时投资升级约4800家门店,“届时将有75%的亚洲店铺将以全新面貌登场。”
其中,屈臣氏在中国内地推出了“Watsons Pink”门店,店铺设计以柔和的粉红色为主调,可以提供美容服务,另外还会开设增设了潮玩美妆区的全新概念店。
中国台湾地区的门店则会更新设计,吸引年轻顾客;马来西亚门店会开设产品专区,着重推广韩国美妆产品;泰国门店会推出全新的健康乐活专区,引入一对一药剂师顾问服务。
关注微信
WECHAT
每日资讯
DAILY NEWS